在你功成名就的时候,是否还有勇气从头再来,从零开始?历史告诉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此魄力的。而一个黄韦艮的人,他做到了。他是我国海洋遥感领域的专家,在他55岁的时候放弃了成为研究所院士的机会,选择参军入伍,从此退居幕后,隐姓埋名。他说过,他人生中做过两次重大选择,一为回国二为参军。

1992年,黄韦艮在英国读完博士后学位以后,他选择回国,想用自己所学知识来为国家贡献出一份力量。当时若他留在英国,那里一个月的工资远远比得上国内十年,但他并没有为这巨大的钱财所动,比起物质的富余他更想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国。
回国后他和国家海洋局的同事一起白手起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成立了国家首个海洋遥感实验室。因为工作的缘故,他和海军部队的接触很多,但是能为海军所做的却十分有限,只有深入军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才能,只有参军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后来他主动向海军部门的首长申请,如愿来到部队,一入伍就被授予大校军衔。黄韦艮致力于研究困扰官兵多年的关于海上某项通信保障的难题,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仔细了解官兵们的需求,查阅大量资料,出海几十次来实践验证。在数据特点和技术规律都被他一一钻研透彻后,终于成功研制出多功能的信息保障系统,大大提高了海军生存能力。
一项工作忙完,黄韦艮会立马投身到下一项调研,像个连轴转的陀螺一样。自从当兵后,他没有给自己留下休息的时间,没有节假日,回家的次数也屈指可数。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两张办公桌,一张就是普通的办公桌椅,另一张则是特别定制的可以站着工作的办公桌。

你可能会很奇怪,为什么要两张办公桌呢,这不是浪费吗?殊不知,他是为了坐累了就站起来工作,站累了就坐下工作,如此循环往复,一刻也不停歇。这么拼命的他只是想着能为海洋事业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不能浪费宝贵的时间。他首次运用声波测量出水体环境,在遥感领域取得了跨越性的成就。
入伍八年来,他带领团队认真研究、攻克难题,获得了科技进步二等奖、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5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荣誉等身,不骄不躁,潜心钻研,在生活上更是严与律己,参军后的日子里,他的伙食从来都是在食堂解决,每天都会加班,一直住在营职房里。这样的日子他甘之如饴,唯一挂念的就是他的亲人。

快百岁的母亲时常会打来电话让他注意身体,每每这个时候他总会热泪盈眶,愧对母亲不能陪伴左右,还有他的妻女。为大家舍小家,他知道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只有在海洋领域做出成绩才能让他的愧疚少一点,如今他确实不负众望,不仅在海军科研领域成就卓著,更是培养出了一代海军人员,堪为天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