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的人力服务管家
全国热线400-0159-520
小服人力
企业微信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武汉 沈阳 四川 重庆 浙江 江苏 天津 陕西 湖南 云南 厦门 青岛 河南 安徽 福建 苏州 山东 珠海 大连 江西 更多>>

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

   日期:2018-11-20     浏览:561851    评论:0    
核心提示:在体育界,替补队员的薪酬往往低于首发队员,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对于世界著名音乐剧《猫》的演员们来说,却恰恰相反:替
2的副本 2
      在体育界,替补队员的薪酬往往低于首发队员,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对于世界著名音乐剧《猫》的演员们来说,却恰恰相反:替补演员的周薪竟然相当于正式演员的1.25倍!正式演员们每周要出演大约20场,从而获得2000美元的周薪,但替补演员们只是在后台静静地坐着,就可以拿到2500美元的周薪。原因何在? 
  原来,替补演员们虽然不一定上场演出,但他们通常被要求必须掌握五个不同角色的表演。一旦正式演员们因为身体不适或其他原因无法上场,替补演员们就要随时救场。因此对他们支付的薪酬不是基于工作量和职位,而是基于他们能够表演五个角色的能力。 
   
  什么是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 
   
  基于能力的薪酬并不是什么标新立异的产物,早在公元6世纪,苏黎士将军就曾以武艺水平而非头衔作为军饷的分配标准。而在我国,技术工人以操作水平决定工资的工资制度也很早就已经实施。现代意义上的能力薪酬体系的实例则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P&G公司的实践。 
  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实际上是基于任职者的薪酬,这种薪酬体系隐含了一项假设:员工的能力直接决定其创造的价值。因此,付给员工的报酬也应当根据其能力决定。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对员工支付的薪酬主要取决于员工对组织的价值和贡献,而这种价值和贡献的产生可以用投入产出模型来描述(如图1): 
  从这个模型出发,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薪酬支付模式: 
  ●基于绩效付薪:直接依据员工创造的价值大小支付报酬,典型的例子如销售提成和计件工资; 
  ●基于职位付薪:员工对组织的价值和贡献主要体现于其职位价值,即员工对工作职责的承担和完成,典型的例子如岗位工资制; 
  ●基于能力付薪:以员工实际表现出来的与工作相关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素质)确定其对组织的价值,典型的例子如技能工资制和科研人员的薪酬。 
   
  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优势 
   
  ●提供更加宽广的职业发展路径 
  以职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适用于大型企业或拥有金字塔式多层级组织结构的企业,因为这类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足够多的纵向晋升机会。但对于扁平化组织或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组织的层级较少,很难提供充足岗位保证员工的纵向晋升,而构建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将能够提供另外一条晋升通道,有助于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 
  ●支持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流程更短,管理跨度更大,更加面向客户,反应也更加灵活。但同时扁平化组织需要员工掌握的技能更丰富和更深入,也需要员工更多地参与到决策和管理中来,而以职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则与此不相适应,其激励导向是鼓励员工做好份内的事,通过严密的统一管理和层层分解的组织目标来实现整体绩效。因此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下,更适合采用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 
  ●鼓励员工持续学习,对自身发展负责 
  由于员工的能力直接与其薪酬挂钩,因此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能够激励员工持续学习、提升和发展自身能力;同时员工也能认识到,自身的发展是由自己所控制的,从而鼓励员工以更积极的态度规划和开拓自己的职业生涯。 
  ●构建学习型组织,保持组织的竞争力 
  由于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能够激励员工学习, 因此整个组织的氛围将是好学的,这有助于构建学习型的组织,从而保持和促进组织的竞争力。 
   
  如何构建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 
   
  “能力”是一个包含了技能,知识及人格特征的有层次的结构,针对不同能力层次,能力薪酬也就有着不同的体现形式,主要包括技能工资(SKill-based Pay) 、知识工资(Knowledge-based Pay)、胜任力工资(Competency-bosedPay)和基于任职资格的工资(Qualitication-based Pay)等。这四种能力薪酬的特征和适用人群如表1所示。 
  ●技能工资与知识工资 
  技能工资与知识工资非常类似,所不同的是知识工资更加强调学习和培训。这两种能力薪酬主要鼓励员工在技能专业化上不断深化成为专家,以及在技能的宽度上不断拓展以具备更多的技能,这些技能一般都要求与具体的工作内容密切联系,并且一般需要配套的技能培训、技能认证和鉴定机制作支撑。 
  构建技能工资和知识工资,首先需要将一类工作划分为若干技能模块,并将员工按能力高低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一等级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模块。由于每一技能模块都对应一定的薪酬,因此随着员工能力的增长其薪酬也同步上升(如图2)。 
  其次,要根据工作的需要把技能模块分为必备的核心技能与可选的技能两类。必备的核心技能可以保证员工掌握基本的、重要的技能,并且将作为各等级之间的划分依据。 
   
  再次,定期进行技能评估。对技能的评估可以采用笔试、操作考试、工作观察法,工作成果绩效验证等方式。 
  最后,还要完善相应的培训管理,建立相应的培训计划,提供培训机会,实施工作轮换。 
  ●胜任力工资 
  胜任力又称素质能力,主要是指那些能够促使人们实现优秀绩效的“冰山以下”的深层特质和动机,如“成就导向”、“诚信”、“自信”等。它在与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及战略目标的导向和要求紧密联系。因此,胜任力工资多被应用于企业中层次相对较高的各种知识性,专业性人才,如中高级管理者、技术专家等。 
  ●任职资格工资 
  任职资格包括了经验、成果、素质和能力等多项要素,通过整合后建立能力等级序列,任职资格工资就是基于能力等级序列的工资体系,任职资格通常也称为“技术等级”或“内部职称”,与正式的职位体系一起,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平台。员工的培训、薪酬及职业生涯发展都可以和任职资格体系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基于能力的开发、激励及职业发展系统, 
  相对以上几种能力薪酬而言,任职资格工资更加综合也更为实用。与技能工资和知识工资相比,任职资格工资承认员工内在特质和动机的重要性;与胜任力工资相比,任职资格工资认为虽然胜任为能够影响绩效,但仍然离不开岗位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构建基于任职资格的薪酬体系通常需要如下步骤: 
  (1)划分职位族和职种 
  由于任职资格是以能力等级为基础,因此划分职位族和职种的依据是从事该岗位工作所必需的能力相近,这种划分通常会打破部门的界限。表2是一个职位族的实际例子。 
  (2)定义和划分各职种级别 
  首先明确级别定义:明确该职种专业人员从初学者成长为业务专家, 中间应该经历哪些成长阶段?每个成长阶段员工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每个级别在专业经验、专业成果、能力方面有什么具体要求。 
  其次分析级别差异:包括纵向差异,即高级别的人员能做而低级别的人员做不了的事情;横向差异,即高级别的人员与低级�e的人员都能做,但是高级别的人员比低级别的人员做得更好的事情。 
  (3)构建任职资格工资体系 
  由于难以获得详细的各级别任职者的市场薪酬信息,任职资格工资体系通常是在职位工资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具体做法是: 
  首先确定一个等级作为能够符合公司要求的基准级别,此级别的工资就是通过岗位价值评估所得到的职位工资; 
  其次根据各等级之间的能力要求差距和市场薪酬的高位和低位数据,确定工资宽带区间; 
  然后,设定相对基准级别工资的调整幅度,如表3所示。 
   
  (4)对员工进行评价和定位 
  根据各等级任职资格条件的要求,对员工进行评价,相应调整其工资。 
   
  实施能力薪酬面临的问题和难点 
   
  虽然能力薪酬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关的理论和工具也逐渐丰富,但由于能力本身的难以评估和不确定性,在实际应用中能力薪酬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难点。 
  ●能力与绩效密切相关吗? 
  能力薪酬面临的第一项责难是针对其付酬假设的:能力强,绩效一定就好吗?首先,能力的涵盖范围很广,既包括具体的技能,也包括潜在的素质,在这些能力中哪些是真正决定绩效的能力要素?其次,即使确定了与绩效高相关性的能力要素,又怎样能保证员工在这些单项能力要素上强,其绩效就一定会好?毕竟产生绩效是多项能力互相组合后的结果,仅考察单项的技能,并不能完全解释能力与绩效的关系。 
   
  能力强的员工在相同的工作上会产生更高的绩效,这是基于常理和直觉的一种判断。要完全验证这一判断,需要构建数学模型,并通过采集大量的数据来分析和验证。就目前而言,尚无法得出具体的、可信度高的模型。而且这种统计验证的方法,不能适合大多数的企业,因为通常单一企业都没有足够大的样本量。因此,采用实证的方法逐步完善能力薪酬和验证能力与绩效的关系,而不必拘泥于数学上的完全可验证。毕竟,只要能够通过能力薪酬起到激励员工、提高绩效的作用就已经达到了构建能力薪酬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仅构建能力薪酬显然不足以保证高能力产生高绩效,因此,它必须与能力的构成方式、开发与认定机制以及生效条件等各方面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才可能产生系统性的效力,以促进能力向高绩效的“变现”。这就要求在建设能力薪酬体系的实际操作中,要系统化思考,建立一条从能力分析、能力开发、能力评估、能力鉴定到能力激励的能力生效价值链。 
  ●如何寻找基于能力的外部市场薪酬参照系 
  实施能力薪酬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很难找到基于能力的外部市场薪酬参照系。在美国,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或技术工种,其工资率往往会有一些专业技术协会进行调查和发布(通常是小时工资率),它们为能力定价提供了最为直接有效的参考。但在我国,类似的市场数据还较少,相关部门公布的参考工资价格往往是市场平均价,不能体现各等级的差别。 
   
  当前确定能力薪酬水平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准职位转换法,即给所需要定价的能力找到一个类似的基准职位,并对此职位进行市场调查;另外一种是等价职位对应法,即针对内部的职位工资体系寻找等价职位,这种方法更强调内部薪酬的一致性。 
  但不论是哪一种方法,目前还都做不到针对某一能力模块进行定价,因此最终得到的是一组能力打包的薪酬数据。 
  ●如何克服能力薪酬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 
  能力薪酬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会导致人工成本居高不下,这一方面是因为能力只会随着学习及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深化和加强;另一方面员工掌握的能力并不一定在工作中有应用的机会,因此能力的积累速度往往超过业绩的增长速度。 
  20世纪90年代摩托罗拉公司实施能力薪酬三年之后,技术人员几乎都达到了能力工资的最高水平。显然对于技能密集型的摩托罗拉来说,这不仅增加了公司的工资成本,而且降低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由于技术体系本身的高速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成本,使现代技术和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惊人,基于能力的薪酬方案就得“疲于奔命”地随着技术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这对能力薪酬的时效性提出了要求和挑战。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摩托罗拉公司最终放弃了当时的能力工资计划。 
  要克服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对薪酬总量的控制,一般而言能力薪酬的增长要采用长增长周期、高增长量的方式,以控制薪酬总量不至于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 
  其次,要加强能力与绩效的关联,使得员工薪酬增长不仅仅依据掌握了多少技能,还要根据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了多少技能。如表4所示。 
  最后,还要定期对员工进行能力鉴定和评价,以保证其能力不至于荒废。 
  ●如何避免基于能力的论资排辈 
  如果能力评定标准开发不当,由于能力的开发和生效具有长周期性,就会造成基于能力的论资排辈现象。因此,既要高度认可与激励德高望重的“能力权威”;又要关注对“成长者”的开发,特别是注重为能力骨干创造能力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甚至专门设定特别的开发和激励机制来让他们脱颖而出。 
  其次,还要在能力框架下,以激励机制为纽带,在不同的能力层次之间建立有效的学习互动机制,鼓励能力强的员工毫无保留地授业解惑,以促进能力和知识在组织中有效传承与共享。
 
标签: 薪酬体系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浙江省人社网
浙江省咨询委员会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商务厅
浙江省安监局
浙江省卫计委
浙江省府办公厅
浙江省政务公开
浙江省人民政府
宁波市人民政府
浙江政务服务网
宁波人社网
浙江省继续教育网
浙江省公务员局
浙江省医保中心
浙江就业
浙江海外人才网
浙江劳动人事仲裁网
Copyright © 2016-2020 浙江普来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xiaofuline
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6029741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502003879号
微信公众号
小服在线
全国客服咨询热线:400-0159-520
地址:浙江省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成海路商务中心18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