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机凸显高管薪酬决定机制问题
2008年,金融风暴祸及全球,许多国家、机构和个人财富蒙受巨大损失。作为此次金融风暴的始作俑者,华尔街金融机构高管的贪婪“功不可没”。即便公司面临巨额亏损,部分高管非但不用承担责任,在政府救助之下,仍旧拿着巨额薪酬,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当属美国国际集团(简称AIG)。
AIG先后接受政府累计1800亿美元救助资金,但其间仍斥巨资安排高级人员到豪华假村举行度假会议、以履行“合同”为由向员工派发2.18亿美元奖金。AIG的行为使得白宫和民众对金融高管的“巨额薪酬”由“不满”上升到“愤怒”。
2009年2月,为进一步规范企业高管薪酬,平息社会大众对问题高管们的不满,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得到政府资金救助的美国金融公司高管的工资将受限制,最高年薪不得超过50万美元。
随后,我国财政部也印发了《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国有及国有控股金融企业负责人最高年薪为税前280万元人民币。“限薪令”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我国高管的天价薪酬问题,并非始于2008年,在2007年就因部分高管天价薪酬而受到广泛关注。2007年,我国GDP较2006年同比增长11.4个百分点,加上企业的良好绩效和股市的大幅攀升,正面信息的不断叠加,给投资者、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舆论对公司高管的“巨额薪酬”的不满造成了一个缓冲。尽管部分公司高管2007年薪酬有点“畸形”,但在业绩增加的背景下,公众更多地是给予理解。
但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实体经济,全球经济进入大幅衰退阶段,中国也不例外。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经济数据,我国CPI在2008年上涨5.9%,创下12年最高记录;而GDP增长速度也首次跌破10%,下降至9.0%,创下7年新低。据WIND2007年和2008年1542家样本数据,样本公司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2.35%;净利润总额下降25.91%;但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仍较2007年上涨0.26%。A股全面下跌,上证综指2008年全年跌幅超过了60%,在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欲哭无泪的背景下,媒体却接连爆出部分金融机构人均薪酬百万、高管年薪过千万等消息,一时间,投资者和社会舆论对高管的“巨额薪酬”的不满开始集中释放。
面对报纸、网络等媒体大规模的负面报道,企业解释声音显得有点“微弱”,使得高管“巨额薪酬”显得格外瞩目,投资者和广大民众不满情绪进一步高涨,众多企业高管陷入了“薪酬门”。限薪令的出台再次凸显高管薪酬体系改革的紧迫性。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高管薪酬本来是用来激励公司高管,以期实现利益趋同、降低代理成本的目标。然而在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高管薪酬制度却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美国领跑,中国“接力”,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限薪”的浪潮。
但是显然,限薪只是薪酬体系改革中的一种过渡措施,从长远来看,如何构筑科学合理的高管薪酬决定机制,才是薪酬体系改革的关键。